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“小游戲撐起大公司,星邦互娛挑戰與機遇并存”

自2023年,中旭未來在港交所敲鐘以來,游戲市場已經將近兩年未有新的上市公司了。2025年2月27日,以小游戲為主的星邦互娛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,有望打破這一局面。

招股書顯示,星邦互娛成立于2014年,最早定位是集研發、發行與運營于一體的移動游戲企業?,在成都和廣州建立了雙總部后,逐步在上海、香港設立分支機構,形成國內與海外市場的協同布局?。按流水計算,星邦互娛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小游戲公司。

根據《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》顯示,2024年國內小游戲市場收入398.36億元,同比增長99.18%。不過,因為核心產品進入衰退期,星邦互娛從2023年開始了下行周期。2024年前9個月,星邦互娛營收同比下滑50.86%,甚至出現了4.71億元的虧損,經營現金流凈額也來到了-5.85億元。

伴隨著主營業務下滑,無論是日常經營,又或者尋求機會破局,星邦互娛都需要更多的資金。毫無疑問,港交所是為其補充現金流的最佳場所之一。

小游戲撐起大公司,缺乏技術壁壘支撐

2018年,是星邦互娛發展的關鍵一年,《九州仙劍傳》和《天劍奇緣》兩款手游,借助微信小程序入口,以“輕量化玩法+社交裂變”模式精準觸達下沉市場,單日用戶增長峰值達千萬級?。

從發行模式上看,星邦互娛主要分為自主研發和第三方授權模式。《九州仙劍傳》便是第三方授權授權的游戲,《天劍奇緣》則是星邦互娛的自主研發游戲,兩條腿走路讓星邦互娛更容易適應市場的變化。

借助兩個爆款游戲,星邦互娛成為了國內知名的游戲公司。2023年獲“游戲十強優秀游戲運營企業”提名,2024年躋身“四川民營企業100強”及“廣東省數字經濟服務業100強”。2023年,星邦互娛在小游戲領域達到行業巔峰,按小游戲流水計,其在中國移動游戲公司中排名第一,市場份額為14.8%。

相比較授權,自研游戲的鏈條更短,可控性更強。2019年開始,星邦互娛也加快了自營游戲的步伐。招股書顯示,在星邦互娛的6款主要的游戲中,有5款游戲是自主研發游戲;18款游戲儲備中,高達15款游戲是自研游戲。另一方面,從2022年的50.1%到2023年的45.2%,再到24年前個9月的25.2%,授權游戲《九州仙劍傳》為星邦互娛帶來的營收越來越少。

星邦互娛的研發投入也在逐年增加。2022年到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.60億元、2.10億元和1.66億元,后兩年增長率37.50%和11.18%。

截至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的研發團隊人員已經高達494人,分成了17個項目小組,幾乎占據了總員工數量的一半。此外,星邦互娛同樣在探索AI技術在游戲開發中的應用,通過AI輔助開發,星邦互娛已經可以將游戲平均開發周期縮短至20個月以內。

無論從研發投入上,還是團隊規模上看,星邦互娛的研發能力,似乎都值得認可。然而讓人意外的是,如此體量的企業的技術壁壘十分羸弱。招股書日期內,星邦互娛僅有1款電腦的AI繪畫圖形用戶界面的專利,和游戲的研發核心關聯性也似乎并不高。

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哪怕是縮短了游戲研發周期,也更多是基于效率提升,而非底層技術創新。2027年前,星邦互娛計劃推出18款新游戲,在小游戲競爭激烈的時代,沒有技術壁壘的星邦互娛,也只能和競爭對手拼渠道和資金了。

核心游戲紛紛進入衰退期,眾多核心指標紛紛下滑

小游戲憑借其輕量化、便捷性和多樣化的盈利模式,正在成為游戲行業的重要增長點。作為國內小游戲代表企業的星邦互娛,在2024年的表現和行業似乎完全相反

2024年前3個季度,星邦互娛營收20.95億元,同比下滑50.86%;凈利潤-4.71億元,同比減少364.61%。截至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的經營現金流凈額-5.85億元,同比減少162.57%;投資現金流凈額-2.47億元,同比收窄51.95%;融資現金流凈額-5.96億元,同比收窄45.07%。

雖然投資和融資現金流虧損收窄明顯,但經營活動的虧損,依然讓星邦互娛的現金流大幅下滑。截至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5.94億元,同比減少71.54%。

實則,在2023年星邦互娛就已經出現頹勢,總營收53.27億元,同比下滑6.13%;利潤1.97億元,同比減少39.94%;經營現金流凈額7.71億元,同比減少77.05%;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.19億元,同比減少26.77%。

通過2023年和2024年前三個季度的現金流分析,明顯發現星邦互娛最大的問題在于經營現金流的持續下滑。通過標志性游戲的營收情況,能夠更加明顯地彰顯出這一問題。

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《九州仙劍傳》和《天劍奇緣》作為星邦互娛崛起的兩款拳頭產品,據悉,這兩款游戲累計流水超過120億元,占公司歷史收入的68%。然而,從2023年開始這兩款游戲的營收增速開始明顯放緩和下滑

2023年,《九州仙劍傳》為星邦互娛帶來的營收為23.03億元,同比下滑19.11%。2024年前三季度,這一款游戲貢獻營收5.27億元,同比下滑72.67;《天劍奇緣》在2023年貢獻了25.14億元,同比增長14.27%。雖然星邦互娛認為《天劍奇緣》處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階段,但2024年前三季度,這款游戲貢獻9.45億元,同比減少52.17%。

另一方面,其他游戲的營收規模和兩款游戲相差巨大,在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能夠達到億元規模的也就《異界深淵:大靈王》《山海劍途》兩款游戲。甚至《黎明召喚》及《異界深淵:覺醒》這兩款游戲營收也開始下滑。

根據易觀資料統計,星邦互娛標志性游戲的預期生命周期介乎54個月至72個月之間,雖然高于一般RPG游戲介乎10個月至24個月的生命周期。但通過數據顯示,《九州仙劍傳》《天劍奇緣》《異界深淵:大靈王》《山海劍途》這四款曾經營收最高的游戲,都已經進入衰退期。另一方面,《異界深淵:大靈王》和《山海劍途》這兩款深受期待的產品,在2023年上線后并未能脫穎而出。

更為關鍵的是,核心產品進入衰退期,正在造成星邦互娛的流量嚴重衰退。對于后續產品的推廣,將花費更大的資源和資金。

《九州仙劍傳》《天劍奇緣》兩款游戲進入了下滑期,但累計注冊用戶依然在增加,截至24年9月30日,這兩款游戲的注冊用戶分別突破8.93億和4.80億。不過,這兩款游戲的活躍用戶和付費用戶流失嚴重。

截至24年9月30日,《九州仙劍傳》月活671.2萬人,較2023年底下滑78.57%。月付費用戶9.3萬人,較2023年底下滑67.02%;《天劍奇緣》月活374.3萬人,較2023年底下滑81.41%。月付費用戶26.4萬人,較2023年底下滑54.79%。

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另一方面,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,星邦互娛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9.62億元和6.12億元,分別較前一年同比減少20.74%和12.57%。小游戲的特性,決定了星邦互娛的營銷特性。哪怕自2023年就進入了衰退期,星邦互娛也有意減少了預算投入,但依然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和資金推廣新游戲。

高負債與勞動糾紛

招股書顯示,2022年到2023年,星邦互娛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1.28%和74.19%,但并未直接公布2024年資產負債情況。

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截至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流動負債總額4.61億元,非流動負債總額2666萬元,負債總額4.64億元;流動資產總值4.12億元,非流動資產總值2.47億元,總資產6.60億元,資產負債率70.30%;流動資產凈額-4912.2萬元,較期初減少163.80%。

雖然星邦互娛的資產負債率呈現逐年下滑趨勢,但似乎和同行對比依然較高。作為對比,2024年前三季度,完美世界總負債為42.51億元,總資產為121.18億元,資產負債率35.08%;2024年前三季度,三七互娛的資產負債率34.62%、游族網絡資產負債率27.14%。

不包括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,2022年和2023年,星邦互娛的雇員福利總額分別為2.06億元和2.71億元。截至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一般行政人員49人,人均薪酬40.62萬元;研發人員494人,人均薪酬27.24萬元。

從薪酬待遇上看,星邦互娛對待員工十分慷慨。但現實中似乎并非如此,根據天眼查顯示,24年以來,已經有5個人因為勞動糾紛起訴了星邦互娛。進入下行周期的星邦互娛,似乎諸事不順。

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海外能否拯救星邦互娛

在星邦互娛募資用途中,有一項是向海外市場擴張并發展海外業務的整體策略,可見星邦互娛十分看重海外市場

招股書顯示,《天劍奇緣》《黎明召喚》《異界深淵:覺醒》這三款自研游戲,分別推出了海外版本。2022年到2024年9月30日,星邦互娛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分別獲得了4620.8萬元、2820.9萬元和2424.8萬元的營收,營收規模遠低于內地市場,且尚不穩定

星邦互娛上市路如何?小游戲巨頭面臨挑戰與機遇

海外市場是星邦互娛緩解國內增長壓力的重要方向,但也面臨著文化差異、合規風險、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挑戰。能否成功取決于能否在有限資源下實現精準市場切入與本地化運營。

星邦互娛是一家家族企業,郭中健和郭小蘭分別持股57.54%和33.16%,董事會主席郭小蘭是創始人郭中健的女兒,成都高新創投通過ChengduNew-Eco持股9.30%,是唯一的外部股東。

自2009年,郭小蘭就開始專注于游戲市場,但更多負責日常運營,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梁海健先生負責監督星邦互娛的游戲研發。雖然公司核心管理層擁有豐富的游戲經驗,但在海外游戲運營上經驗尚缺

若IPO資金到位且戰略執行高效,海外業務或能貢獻較大的營收增量;反之,若盲目擴張或產品適配不足,可能加劇財務風險?。

本文源自金融界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7 分享
評論 搶沙發
頭像
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!
提交
頭像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快捷回復

    暫無評論內容